户外队伍离散定律

相关目地的

    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属于很久以前的原创


      什么叫规律?是事务内部必然的本质联系。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消灭,只可认识并加以利用。我想说的是这样一个现象或叫规律也成。就是户外徒步的队伍在户外徒步穿越的时候,限于徒步对体能的要求,队伍会在沿途出现离散现象。通俗说,队伍会因为体能的参差不齐,出现速度不等的现象,导致队伍拉得很长,之后自动组成大致三部分(或者组成快、慢两部分),即先头部分、中间部分、末尾部分。这三部分都会分别选出自己集团的决策者和智囊团,这些小团体的决策有时候是有悖于整个徒步队伍原定决策的。有些户外危险出现的时候,往往伴随着是队伍离散现象的发生。我认为这个规律属于组织行为学,离散的意思是分离、分散。那么,这样的现象我就叫“户外队伍离散定律”。往纵深来谈,如果一个人数较多的户外队伍,只设一个领队和一个收队的时候,显然会因为户外队伍离散而无法照看的全面。换句话来说,如果队伍分散开了,一个小团队就会有决策者,其决策往往背离原定大决策。案例一:不久前,我们一起去安家庄到十八潭穿越。因速度原因,导致队员自动分为快慢两组。而快组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了自选决策者及智囊团,自行决策与原定计划不同的线路。案例二:不久前,数十人的队伍去咔嚓古道穿越,因为速度、时间等诸多原因,导致队伍分成快、中、慢三部分。先后均有各自的决策者。其决策线路与原定有较大出入。案例三:穿越鳌太,某女生因为体力而脱离队伍。终究自行走出。由很多个别例子,寻找共同点。以上是我思考到的。





    赞(48)

    收藏
    邀请
    邀请

    分享
    发表评论举报评论(1个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亭 2016-11-25 18:44:24 查看全部
    这个讨论很有意义。一个队伍里面总会有快有慢,这个时候全队的速度如何控制呢?就需要一个总的协调人。根据不同的线路特点,出于安全考虑,队员的组成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像熬太这种比较艰苦的线路,那么在出发前,活动发起人应较为充分的了解团队成员,对团队有较好的控制力。我觉得胖哥之前组织的6人熬太小组,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大家互相尊重,互相了解,互相信任,也都比较理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亭 2016-11-25 19:35:29 查看全部
    吾心既然 发表于 2016-11-25 18:59
    这是平时良好友情的体现,不是一次活动就能建立的。
    所以个人的观点是,走危险线路的AA组队,还是这种模式比较好,是对所有人的安全负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月下门 -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05010077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