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行之情系莫高窟——2、参观莫高篇

相关目地的

           二零一六年十月四日一早,队伍早早赶到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完成取票任务后,按预定时间8:30排队进入场馆。在这里一共要看两部电影:数字电影《千年莫高》,球幕电影《梦幻佛宫》,总共时长40分钟。前者介绍了莫高窟的由来和千年沧桑,后者用现代高科技投影,选择经典洞窟及其壁画,尽显三维真实体验,仿佛身临其境,如梦如幻。
           观影完毕,按工作人员导引,大家走出数字中心,登上停在门口的豪华大巴车,沿景区内部专用高速通道,大约二十分钟后,抵达15公里外的实体洞窟。
    终于就要近距离接触心目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了,内心激动不已。

    下车后,远远地拍下了这蜂窝般的崖壁,后来才知道这其实是北区,而对外开放的是南区。

    莫高窟崖壁前的这条河叫大泉河(亦有称党泉河,宕泉河),去时河床已近干枯。每年夏季,有限的降雨伴随着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会辗转流经此地,滋润着这片干涸的河床,也一度为在崖壁上凿窟建寺的居士、工匠、画师,或是来此修行的僧侣以及过往的商旅提供宝贵的生命水源。




    由于进入景区比较早,人还不是很多,行走在石窟前高大的白杨树下,好生惬意,让人全然不觉已是来到了西北荒漠。它们的真正意义不是在营造景观,而是阻挡来自鸣沙山的风沙。




    月下门的队伍来了,天地一片祥和。诸路菩萨显灵,想必早已守候在洞窟前欢迎我们的到来。


    中间这位就是我们随行的小导游,操着一口西北口音的普通话。人还比较热情,讲解也不错,只是时间关系,他只能给我们讲解有限的八个洞窟。跟着导演的讲解,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莫高窟。

          莫高窟是中国第一大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簏的崖壁上,东隔大泉河与三危山相望。在南北长1600余米的崖壁上,分布着大小洞窟700余个,保存下来有艺术遗迹的492个(主要在南区,并有正式编号),彩塑2400余身,壁画45000余平方米,唐宋木构窟檐建筑5座,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石窟寺。
       莫高窟晋时曾称“仙岩寺”,十六国前秦时正式名为“莫高窟”。其后,隋末唐初曾称“崇教寺”,元代称“皇庆寺”,清末又称“雷音寺”,但都属在某一短时期内以一窟、一寺之名代称整个莫高窟。
       莫高窟始建年代有多种说法,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据敦煌研究院藏武周圣历元年(698)《李君修莫高窟佛龛碑》载,前秦建元二年(366)沙门乐僔始凿第一窟。人们为纪念乐僔的功德,后世再建洞窟不能高于此,故名莫高。前秦之后,又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分初、盛、中、晚四期)、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前后共十一个时代,十四个时期,历时千年,在武周(初唐)时已有“窟室千余”。
          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掀起了国际敦煌学热。
          1944年,中国政府在这里设立了专门的保护研究机构—敦煌艺术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升格为敦煌研究院。1961年,莫高窟及所属榆林窟、西千佛洞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么多洞窟怎么看得过来呢?别急,在492个洞窟中,对外开放的其实只有40个,而每次导游带领参观的不过8-10个洞窟,而每个洞窟也无法面面俱到,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建筑、彩塑或壁画予以讲解,导游带领参观的时间大约2小时,参观完已近中午。这样算来,真要珍惜点滴宝贵时间了。还有,为保护壁画,洞内不提供照明设备,参观时只能借助导游手里的一只聚光手电。当然,洞窟内也拒绝一切的摄影与录像,特别是闪光灯。导游介绍说,一次照相机的闪光,相当于太阳光6年对洞窟壁画的损害。当我们拿出自行准备的冷光手电时,导游有点不屑,有人问他的手电为何是暖光时,他却回答他那一只手电价值500多,大家顿时无语。

          了解完莫高窟和参观规则,赶紧让我们进入洞窟内部,真真切切感受一下佛国艺术的魅力吧(由于窟内禁止拍照,文中所有洞窟内部照片均来自网络或书籍、明信片翻拍,有些照片不尽人意,希望大家予以谅解)。

    //第275窟(北凉)
    这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洞窟之一。窟室两壁各有两个住着菩萨的“阁楼”,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阙”。“阙”是我国特有的建筑形式,高的叫母阙,低的叫子阙,合称母子阙。古人理想的天宫映射着人间真实的居住环境。参观时有幸实地目睹了这种独特的阙形龛石窟。



    //第257窟西壁 九色鹿本生  北魏
    这幅壁画是根据《佛说九色鹿经》而绘的,整个壁画以连环画方式呈现,这是一个局面画面,也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尾。九色鹿曾从恒河中救起溺水人调达,并请他不要把看到她的情况说出去,调达发誓说如果说出去,将身中毒疮而死。然而,当时该国王后因梦见九色鹿,梦醒后垂涎其美丽的皮毛,要求国王悬赏捉拿。当调达看到国王出重金悬赏提供九色鹿下落的榜文后,贪婪之心背叛了道义,他带着国王的队伍来到了九色鹿出没的地方。九色鹿并没有躲避,也没有丝毫的怯懦和畏惧,向国王慷慨陈词,讲述了他如何救过一个不守信用的人,如今却要来索她的性命。国王听后,感动之余不但没有捕捉九色鹿,同时将九色鹿栖息地划为禁区,加以保护。而他救起之人也最终身上生满毒疮而死。身上布满白班的即是调达。佛教的善恶因果报应在故事中得到充分体现
          然而,令人感慨的是,在中亚等一些石窟的同一故事中,九色鹿都是跪在国王面前的,按理说这都是依照佛经原文绘制的。但在敦煌石窟中,作者却让九色鹿站了起来,而且站得理直气壮。显然,这样的安排是作者对是非观和善恶观的表现,对善举和正义的歌颂。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身处社会下层的画工能有如此之举,实属难能可贵。

    调达被九色鹿救起。

    调达告密。
         实地参观时,由于这组连环画画在后室的墙壁上,出于保护,工作人员将其临摹作品放置在前壁,供游客参观。


    //第248窟 中心柱西向龛 菩萨(北魏)
    北魏彩塑的特征是面相方圆清瘦,即画史上所说的“秀骨清像”;主服轻薄贴体,称作“曹衣出水”,就象穿着衣服刚从水里出来的样子。衣褶阴刻线细密流畅,敷彩简单明快,神态端庄典雅,是北魏保存最好的代表作之一。


    //与248窟菩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我们实地参观过的第259窟(建于初唐,完成于中唐)的一窟二佛的彩塑,即释迦牟尼佛与多宝佛同坐一龛讲经说法。故事讲的是《法华经》中的“多宝塔品”,多宝佛讲法华经自以为无人能及,但因释迦讲法华经与其难分伯仲,遂开启塔门,让出半铺席位,两佛并坐讲经说法,传为美谈。这则故事再次印证了佛教的慈悲与包容精神。两佛衣饰纹理流畅自然,线条为阳塑,是著名的“湿衣法”造型极为生动。

    石窟的病害非常严重,已作修复处理,主要是防止窟顶和四壁渗出的酸性物质,造成病害蔓延,危及更多的壁画和彩塑。有网友如是说,“再不去看,就看不到了。”此言不虚。


    前面提到过的阙形龛,只是已残缺不全。但脱落部位露出的痕迹,也为考证洞窟的建筑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259窟 禅定佛 (北魏)
    秀美的面相恬静、安详,坦然的微笑洋溢着内心的宁静与喜悦,展现出一种超然美妙的境界,这种具有永恒魅力的微笑给作品注入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然而,这尊禅定佛最为神奇的是,随着导游调整手电光线的照射角度,佛像的表情竟由肃穆变成微笑,这一神秘的微笑胜过达芬达笔下的蒙娜丽莎,倾倒参观的中外游客。由于禁止录像,大家只能想象一下了。




    //第61窟 背屏式洞窟(五代)
    这是敦煌最大的洞窟之一,面积约200平方米。中心设马蹄形佛坛,当年的佛像已无存。当年的佛像背倚石屏,故称“背屏”。背屏与石壁间形成信道,以便信徒绕坛巡礼。从力学角度讲,背屏与南北朝时期的中心塔柱有异工同工的支撑作用,只是形式变得简约,从美学角度讲,有分隔空间和装饰性审美作用。





    //第96窟 九层楼内的大佛(初唐),又称北大像
    此窟大佛高 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第一大佛。
    根据敦煌遗书《莫高窟记》记载,这尊大佛为唐代武周证圣元年(695)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这尊大佛的制作方法为石胎泥塑,最后着色,因多次维修,已非唐塑原貌,但仍不失雄伟壮观的气势。
    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原为四层晚唐(874-879)建成五层,宋初(966)重修,现在的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现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
    经考古挖掘,大佛座下有唐、宋、西夏、元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平面,实地参观时目睹了真实的地层遗迹。


    以下是九层楼时代变迁的老照片,十分珍贵。

    时光回溯到1908年3月,由伯希和带领的法国中亚考察队来到莫高窟,摄影师夏尔·努埃特拍摄了当时“北大像”外的建筑——五层楼,在《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也有对“大雄殿五层楼”的调查记录。



    1924年11月,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中国考察队的华尔纳来莫高窟时,原来受楼阁遮盖的“北大像”已完全暴露室外
    虽经历代修补重绘,但大佛的真容基本没有改变



    1934年11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铁道部西北公路查勘队队长的斯文•赫定来到敦煌勘察,6日上午,他拍摄了九层楼。这幅照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九层楼,此时的九层楼尚未竣工,第二层的架手架还未拆除


    敦煌人吕钟于民国民国二十五年撰写的《重修千佛洞九层楼碑记》
      大家注意左边落款,此碑毁于1966年,正是文革开始的那年,敦煌研究院于2000年5月重刻。
       文中得知,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敦煌商人戴奉钰重修该建筑仍为五层楼,因为修建时“林木细小,逾十余年倾”。

       后来,莫高窟下寺的道士王圆箓发愿重修佛阁,但历经十多年未成。
       民国十六年(1927年),敦煌德兴恒商号布施千元,由股东刘骥德和农民王凤智、王章承修北大像建筑,因工程巨大,此次修建不到一年就停工。
       民国十七年(1928年),刘骥德又相邀敦煌乡绅张盘铭、德高望重的农人朱璿、莫高窟上寺住持易昌恕及官绅农商各界复修。这一浩大工程由刘骥德、张盘铭、朱璿统筹并兼任集募,商号德兴恒负责会计出纳,易昌恕监理,历时八年“逐年劝募续修”,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终于修成巍峨壮观的九层楼,耗资12000余圆(这一时期的民国本币为银圆,12000圆折合今人民币约720000-960000元)。
       1986年,敦煌研究院发现九层楼窟檐第八层横梁断裂,有倾倒危险,便拆除第八层和第九层,进行重修.
       2011年,敦煌发生持续强降雨天气,致使九层楼建筑窟檐在长时间的雨水侵蚀下,出现不同程度的漏雨及墙皮脱落、坍塌等现象。
       2013年4月1日,敦煌研究院立项的九层楼保护修复加固工程开工,2013年11月25日完工。
       根据目前已知的材料,莫高窟北大像的殿堂楼阁自695年至2013年,共修建了8次


    此次西行实地拍到的九层楼


    //第130窟  大佛(盛唐) 又称南大像(与第一大佛,一南一北,故名)
    这尊弥勒佛像通高26米,为敦煌石窟中第二大佛窟前保存有西夏殿堂遗址。



    //第158窟 卧佛 (中唐)
    这尊释迦牟尼涅槃像全长近16米,是莫高窟第一卧佛佛像面部丰满,微含笑意,表情安详而欣慰,生动地表现了涅槃境界的高深莫测,是同一题材中最负盛名的佳作。遗憾的是,实地参观当天,这尊卧佛正在“轮休”。






    窟顶及四面墙壁均布满生动的壁画。


    //实地参观的是148窟盛唐涅槃窟的卧佛(上图),体长 14.4米,是莫高窟第二卧佛与158窟相比,其脸庞消瘦,面部表情呆板,远不及158窟艺术造诣高。但148窟的壁画体现了盛唐的艺术水准,窟中现存有莫高窟最大的涅槃经变画,出场人物和动物达600之多,八王分舍利等内容表达了人们对佛的虔诚和追随。



    八王分舍利壁画


    绘于其它早期洞窟的佛祖涅槃图。


    本篇最后看一幅莫高窟三层楼的照片。


       藏经洞经历过怎样的传奇?尘封过什么秘密?又遭遇了怎样的厄运?敬请期待《丝路行之情系莫高窟——传奇藏经洞篇》。        


    附录:
    《丝路行之情系莫高窟(序)》
    http://www.yuexiamen.com/note-46172.html
    《丝路行之情系莫高窟——1、莫高情缘篇》
    http://www.yuexiamen.com/note-47460.html
    《丝路行之情系莫高窟——2、参观莫高篇》
    http://www.yuexiamen.com/note-47930.html
    《丝路行之情系莫高窟——3、传奇藏经洞篇》
    http://www.yuexiamen.com/note-49759.html
    《丝路行之情系莫高窟——4、文物流散与劫后反思篇》
    http://www.yuexiamen.com/note-51087.html
    《丝路行之情系莫高窟——5、壁画篇》
    http://www.yuexiamen.com/note-52546.html
    《丝路行之情系莫高窟——6、建筑与彩塑篇》
    http://www.yuexiamen.com/note-55682.html
    《丝路行之情系莫高窟——7、古迹新生篇》
    http://www.yuexiamen.com/note-57246.html

    发表评论举报评论(4个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橙色的橙 2016-11-12 22:51:16 查看全部
    太精彩了,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碧水长空 2016-11-13 12:24:38 查看全部
    橙色的橙 发表于 2016-11-12 22:51
    太精彩了,学习了!
    谢谢关注,后续还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亭明月 2016-11-13 18:42:01 查看全部
    谢谢长空带来的一餐文化盛宴,仔细拜读,感叹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碧水长空 2016-11-14 18:43:13 查看全部
    小亭明月 发表于 2016-11-13 18:42
    谢谢长空带来的一餐文化盛宴,仔细拜读,感叹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谢谢小亭明月姐的关注和鼓励,我对莫高窟确实有很深的感情,我会尽我所能将一个传神的莫高呈现给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月下门 -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05010077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