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之桥

相关目地的

    董文 2016-3-12 13:57:00



    用了一个晚上,断断续续的看完《间谍之桥》。作为一个曾经对冷战史有所涉猎的学生,看这个片子勾起不少联想,网络时代前的书籍现在被放到网上的并不多。完全凭记忆写出来给读者提供一份泛黄的片断。剧中的苏联间谍阿贝尔上校被表现为一个坚定木讷的老人。而在冷战时期出版的书籍中他是深受西方同行尊敬的间谍大师,以往西方拍摄的冷战电影中,他也被塑造成一个俯瞰对手的智者。也只有在几十年后,熟悉那段历史的观众大都不在了,创作者才能给他安出一个这样的新形象。记忆中的阿贝尔回到苏联后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提升为将军。作为一个出生入死的间谍结果还是不错的。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上个世纪前半叶,经过大萧条和二战时期成长起来的苏联间谍是独特的一代。其中有一些为理想而生,具有强大个人魅力的人,阿贝尔是他们的代表。真实生活中还有能在西方监狱中感召刑事犯罪分子一起越狱,跨境逃回苏联的传奇人物。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揭发斯大林罪恶,共产主义运动在西方一落千丈,这样的人才不再出现。
    多诺万律师这个人物倒是在当时的资料中着墨不多的。关于美国律师打官司挫败美国政府对当事人的苏联间谍指控现实生活中是有案例的。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在反侦查活动中有一种不择手段的倾向,自然经不起严格的依法推敲。曾经有两位美国青年律师让代表政府的检察官狼狈不堪,案件的一个花絮是,在检察官提出当事人私生活的问题,试图以此证明她的为人不可靠时,被告人的律师向陪审团疾呼:”美国政府不但指控我的当事人是间谍;还试图指控她是一个妓女....“最终,这名妇女被陪审团宣布无罪。
    美国政府使用平民参与秘密行动而不与身份也是有记录的。曾经有一个美国商人二战中失踪于伊朗或者周边地区,二战后其家人委托律师调查并最终获得美国政府认可:他是在为国家服务时失踪。其后人得到相应的抚恤。
    这部片子的时间背景是美国的一个偏执时期,冷战,特别是朝鲜战争开始后,美国社会整体向右转,一种声嘶力竭,叫嚣不择手段地打压对手的情绪弥漫,这样的偏执和疯狂最终在美国兴起了麦肯锡主义,制造了大量的冤案,无利于美国国家竞争力的提升。片中多诺万律师宣扬的宪法精神实际上是美国人反思以后的结论,当时的社会压力比影片表现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敢于公开提出异议的人大都被毁灭了个人生活。也有人因此不喜欢这部影片,认为它不过是美国主旋律的又一次宣传,但也应该看到,美国正是由于消除了那种非黑即白,无底线竞争的拙劣情绪,才走到了今天。而一战后的日本却在同样情绪的裹挟下越走越远,最终走向了全面失败。




    赞(33)

    收藏
    邀请
    邀请

    分享
    发表评论举报评论(5个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荣国府 2016-3-12 15:24:19
    言论自由才能写出当时真实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穷忙 2016-3-12 23:43:55
    因为喜欢汤姆汉克斯才看的,故事的蓝本不错,但内容空洞。政治的博弈多是源于利益之争,美国大学生的卷入和民主德国的情报机构行为,影片中的处理比较拙略,逻辑牵强。美帝的各种黑,黑的都太不真实,显得离谱。而主角面对整个社会的的压力,住宅遭枪击,警察不友好处理,家人生命受到威胁时,毅然决然为间谍上诉的,仅仅因为伟大的情怀,缺乏铺垫,显得乏力。对交换双方处境表达到位,国之栋梁,在为国效力时被俘,失去了国家的信任,年轻的美国空军显得失落,而老成的间谍却十分沉稳。喜欢间谍的台词,would it help? 有点活在当下的感觉。所以,随遇而安吧。
    怎么没有去香山的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山下一狼 2016-3-13 03:44: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董文 2016-3-13 07:48:25
    穷忙 发表于 2016-3-12 23:43
    因为喜欢汤姆汉克斯才看的,故事的蓝本不错,但内容空洞。政治的博弈多是源于利益之争,美国大学生的卷入和 ...
    确实,美国的这类影片也是多年没有新的突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唐朝 2016-3-15 10:30:46
    第一次看到这里有影评,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月下门 -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05010077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