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恩施行之三 利川清江古河床

相关目地的

    52   阵雨
      清江古河床位于湖北省利川市,它是远古的长江主河道,距今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是比长江三峡更为古老的地质存在。50多万年前的地壳运动造就了长江三峡地貌后,清江改道沦为了长江的一条支流,而清江古河床就是远古清江遗留在峡谷中的一段痕迹,也是当今清江的源头,全长8公里。

         期间成群的溶洞曾是远古清江的通道,清江伏流更是难得的地质景观,它们为研究造山运动、长江三峡地貌的形成及清江的前生今世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地质资料。同时,这段古河床途经的峡谷内有山洞、天坑、草甸、暗河、地缝、古河床、竹林等各类景致,景色十分迷人,已成为一线经典的户外徒步线路。

         我们这次走的反穿线路:黄泥坡—清河伏流出口—黑洞—古河床—大小龙门—独家寨—大草坪—垭口—竹林—一线天—笔架山村—腾龙洞。

         51日下午3点多离开鹿院坪,便直接前往利川,住宿蓝波湾大酒店,刚到酒店,便下起了大雨。

         第二天早晨,雨停了,天色却没有放晴,我们依旧按原计划赶往徒步的起点。

         徒步的起点在利川市团堡镇分水村三组。在团堡镇公路上换车小巴车到达从京兆山庄(此段3公里多,也可选择徒步)。从京兆山庄侧边的一条小路前行约500米后开始下坡。这个山坡高度约有400多米,道路虽很成熟,但由于昨晚刚下过雨,道路特别泥泞湿滑,本来挺休闲的一段路,走的相当有难度。

         下山途中便可看到清江河道。下到坡底,有户人家,一位老汉见到我们狼狈的模样好心劝告,说前面的路更泥泞、更难走。谢过他的好意,在他家门前稍微休整,继续向前。

         不远处看到一个洞,洞内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到清江,这便是著名的黑洞。黑洞是一组溶洞群,清江水从这些洞中冲出大山,由地下伏流变为明河,这里是清江伏流的最后一个出口,也可以说是清江的源头。八百里清江全程美景如画,但这里的清江却极浑浊,有队友调侃说它应改名叫“黄江”,不知是刚下过雨的缘故,还是它本就如此,

         清江古河床的徒步线路可从黑洞处开始,一直沿着河床逆流而上,这样可以完整地欣赏清江古河床的历史变迁,领略大自然桑海沧田的魅力。但这段线路不仅要走过湿滑的河床,还要翻山越岭穿越荆棘密布的树林,危险系数和难度都比较大。从安全方面考虑,我们选择了比较安全的绕行路线。

         沿着洞的正前方一条能行驶机动车的石子路继续向前。这是一个比较开阔的峡谷,山高林密,郁郁葱葱,仅有几户人家也是人丁稀少,坝子上种着应季的庄稼和果蔬,一派田园风光。

         经过这几户人家的菜地,左侧有条下山的小路,小路坡度平缓,但更加粘滑,且需要经常避让迎面而来的其他游客,这段路走得也不轻松。下到山脚上,便是清江古河床遗址,从黑洞处沿河床穿越的线路在这里汇合。

         干涸的河床横亘在峡谷中,两岸绝壁残留着流水常年冲刷的印迹,一层一层页岩长满了青苔,像大山脸上褶皱的皱纹,带着岁月的沧桑,镌刻着远古至今的地质变迁。河床内乱石嶙峋,危岩跌落,巨石林立,色如青玉。两面青山掩翠,芳草萋萋,一派春意盎然的勃勃生机,与古河床的枯涸沧桑形成了显明的对比。

         人们行至此处往往不亦乐乎,然而走过这一段古河床遗址却不容易。行至河道内,时而攀岩,时而钻洞,时而渡溪,时而跃崖,稍有不慎便有失足的危险。河床内的乱石因江水冲刷的如磨似铣,光滑圆润,加之青苔特有的湿滑,有的地方需手脚并用方能攀爬过去;有的地方则需几人合力相互协助才能平安到达。这段不长的路程,常常能看到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前后结伴,互协互助的感人场景。几处小断崖,我都是被一双双陌生的手给拉上去的。

         喜欢户外,就是喜欢这种每每困难时刻人性真与善的自然流露,它让我们相信,不管社会如何变迁,“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爬上古河床,重新走到地面,被一阵轰隆隆的水声所吸引。声音是从两侧黑黝黝的山洞和脚下深不见底的地缝中发出的,与之同时还有白色的水气蒸腾而来。选择一个看似较浅的洞想进去探看一二,走近洞口,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心中顿时腾起一股恐惧之感,那种感觉就像里面住着一只千年老妖,随时出来抓人一样。而山洞前地面裂出数道口子,深不见底,下面咆哮而过的水声,让人心悸,虽只有半步之宽,迈腿跨过也需要些勇气。

         此时此地只有飞鸟、水滴和我三人,我们等了一会也没遇到队友,终是放弃好奇心,没敢进洞探看。

         资料记载清江伏流中有一段地下冰川,不知是不是这一段,但它一定是清江伏流了。清江在古时候是条明河,有我们刚走过的河床为证。为什么改道?什么时候变成地下河?这种洞中有河,河中有洞地质现象起源于何时?发源于何地?等等,这些都是待解之迷。地质学家将清江古河床作为解码远古历史的一把钥匙,可见它在地质和历史学中的重要地位。

         过了古河床再往前走,直到好汉坡垭口,峡谷地貌变成了天坑、大草坪、山洞的格局。三座相距不远的溶洞,曾是远古清江的通道,溶洞两端均则是冲积而成洼地,现今洼地被人们称为大草坪,洼地四周群山环绕,形成天坑。三座溶洞形成三处环环相连的天坑-大草坪-山洞的地貌,景色相近却又各不相同。三座溶洞由东向西分别为三龙门、二龙门和一龙门,其中三龙门长182米,高31.8米,东口与观彩峡相连;二龙门长266米,最高处46米,北东洞口与天坑相连;一龙门长231米中,最高处16米,两边都与洼地相连。

          在二龙门处有一间简陋的凉棚,凉棚下有一位中年妇人摆摊售卖水和饮料。另有几个塑料方凳,供行者免费歇息之用。凉棚的南侧一排台阶,台阶尽头一扇木门,推开木门,便是被网络广泛宣传的爱情故事主人的居所“独家寨”,由此前面这片洼地也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爱情谷”。

         这是整个线路中最好走的一段,原始静谧,景色迷人。然天公不作美,我们刚步入此段,便开始天降小雨,当行至好汉坡时小雨逐渐变成了中雨、大雨,“好汉坡”变成了“绝望坡”。

         队伍中提前回京的一部分队友从好汉坡直接下辙从临近的村子赶往火车站,我们冒雨继续前行。好汉坡原本是峡谷中的一个垭口,海拔不高,坡度也不陡,如果平时十分好爬,只是因雨比较滑,特别是下山时,小道被前人踩的溜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无形中增加了难度。

         当我们亦步亦趋小心翼翼挪动步子时,身边不时掠过穿着高跟皮鞋、半高跟凉鞋的少女、怀抱婴儿的中年妇女,奔跑的孩童、身轻如燕的青年人的身影,同样的环境,他们却如履平地,我们只能用艳羡的目光看着他们快速从我们身边超过,当我问询他们不觉得路滑时,他们的回答则是“习惯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造就人,不是妄语。

         翻过垭口是一片竹林,竹林遮天蔽日,长势茂盛,日常这里应是一处极好的风景,这天却因竹林内没入脚踝的黄泥汤,让人丝毫提不起观赏拍照的兴致。

         穿过竹林,一条东西向的小道形成一个小三岔口,笑队站在那里给大家指路。左边路口有游客止步的牌子,那里可通往腾龙洞;向右数步便能看到一个石缝,石缝里置一架木梯,这里便是“一线天”了。

         顺着木梯爬上到岭上,笔架山村便映入眼帘。此时雨停了,我们却都变成了泥人。

         笔架山村是坐落在毛家峡中的一个小山村,只有几户人家,民风淳朴。我们在此小憩后由北向东出笔架山村,再翻过一个垭口,终天走到了公路上。

         又步行1.5公里,看到等在十字路口的大巴车,才重重地松了一口气。

         清江古河床是一条风景优美的休闲徒步路线,自然景观和地质景观都十分独特,如果不下雨,5-6个小时便能轻松走完全程。由于下雨我们多走了两个多小时,且多半路程只顾盯着脚下,无心欣赏四围美丽的风景,有些遗憾,但也是一种无法复制的体验。走过之后,感触颇多,记忆深刻。

         我们恩施行的下一站是鹤峰屏山大峡谷的躲避峡,队员到齐后我们直接前往鹤峰,途经腾龙洞景区大门口。

      出笔架山村的山路与公路交汇处,距离腾龙洞景区仅5公里。我们刚刚穿越过的三个龙门也是腾龙洞的支洞,而清江出水口所在黑洞,则是腾龙洞的尾部。

      如果时间安排的再紧凑些,清江古河床穿越和腾龙洞可以一天完成,那样对古老的清江会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也只能这样了,几乎每次旅行都有遗憾,留下念想也是一种圆满。


    赞(20)

    收藏
    邀请
    邀请

    分享
    发表评论举报评论(5个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唐朝 2018-9-29 09:56:33
    好美丽的图片,很全面的文字记叙!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荣国府 2018-10-2 15:46:30
    很好的游记,美丽的图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米粒 2018-10-18 09:10:16
    欣赏美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OLDDU 2018-10-19 07:48:41
    我现在没有能力参加笑队的户外活动,但是看过你的游记后有如神灵奇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会心一笑 2018-10-23 17:30:34
    OLDDU 发表于 2018-10-19 07:48
    我现在没有能力参加笑队的户外活动,但是看过你的游记后有如神灵奇景!
    欢迎以后有机会一起。
    scarborough fai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月下门 -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05010077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