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马蹄窝——随“一直走”老师走京西古道

相关目地的

    去年国庆节的第一天跟随雨后阳光领队走王平-断崖-峰口庵-潭柘寺”线路,第一次见到了京西古道著名的蹄窝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写了一篇游记《秋雨中的马蹄窝古道上的一抹惊艳》(http://www.yuexiamen.com/space-6722-do-blog-id-4540.html)。从那时开始我对京西古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恰逢本周六李少枫领队组织“京西古道之圈门天梯峰口庵段往返穿越”活动,并邀请到历史文化宣传志愿者“一直走”老师讲解,机会难得,果断前往。

    在公交车370的终点门头沟圈门站初见“一直走”老师,黝黑的面庞应该是他一直走在户外路上风吹日晒的杰作。他看上去60余岁,中等身材,沉稳儒雅,说话声音不大但充满自信,坚定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我们这些知识渴求者的怜爱和喜欢。

    我很享受这种寓教于走的方式。古戏楼(图1)是“一直走”老师的第一讲,这是一个由两座房子的屋顶勾连搭结在一起的建筑结构,是逢年过节唱戏的地方,从老师润物细无声的讲解中可以窥见当年此处看戏时热闹喧杂的场景。戏楼前面不远处的圈门是一座过街楼(图2),是京西古道进山的第一道关口。它横跨在古道和门头沟的水流之上,上面建有文昌、药王二庙。如今河水已经干涸,走行人和车马的门洞也已改道。圈门曾经的作用不在,留给我们的是对历史的不断遐想和缅怀。

    穿过圈门沿水泥路上行,过古石拱桥孙桥和梁桥,很快来到了拉拉湖附近著名的古道天梯(图3)。古道天梯虽然能通往峰口庵,但那并不是京西古道的正路,只是运送少量货物之捷径。“一直走”老师打算带我们沿天梯方向前往峰口庵,返回时再走京西古道的正路。老师这种巧妙的安排,既留下了悬念又避免了我们重复欣赏古道的视觉疲劳,心中暗暗佩服。经过多年的踩踏,这段约45°角的被人工凿出很多台阶的灰黑色岩石斜坡光滑细腻,如遇雨雪天气,会有摔倒滑落的危险。

    走过天梯,持续爬升了一段慢坡,再沿九龙驾校绿化基地门前的南侧沿防火道上行,终于来到了京西古道之经典路段--古道十八盘(图4)。给力的天气加之人们对古道文化的敬仰,来往于古道的游人和驴友从未间断。这是一段名副其实的盘山路,曲折绵延,像舞女挥动的彩绫在山间飞扬,你走在上面绝对想象不到下一个弯曲会将你带向何方。由横着的灰色条石镶嵌而成的路面不似平展的水泥路面那样单调乏味、毫无美感。她依着山势蜿蜒而上,却根据地形的不同不断变换着身姿,坡度大转弯急的窄处路宽仅3-4米,而平整的慢坡处路宽则可达8米,这种宽宽窄窄、曲曲折折的聪慧设计总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头上高远而湛蓝的天空中不时有飞机划过,脚下却是千年古道,走在其上的曾是古老而又原始的运输工具,这种现代文明和古老文化的碰撞就展现在你的眼前,心中不免又感慨万千。

    漫步于凹凸不平却又瑰丽无比的古道之上,听着老师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解,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九龙山垭口处的峰口庵(图5),这里是京西古道的第三个城关(第二个关口是天桥浮,老师安排在返回的路上参观)。向后回望,由九龙山北、西、南三面包围而成的门头沟,像一个开放的喇叭口向东北方向延伸而去。曾几何时,这个巨大的喇叭却成为了连接北京和西山以及山西、内蒙古等地的交通要道和军事要隘。

    老师带领我们穿过残破的峰口庵,向西瞭望,离我们最近的一座山峰是鉄坨山,这座距离我们大约6公里左右的山脉却因任老师的失踪而广受关注。远处更高的山峰是青水尖,向南与之相连的是抓髻山。再远处就是门头沟区和河北交界处的东灵山和黄草梁。有了老师的讲解,使我对北京西部山峰的分布有了大体的认识。以前基本上是下车就爬山,爬完就回家,对山体的认识很局限,如青蛙般坐井观天,缺乏宏观上的理解。感谢“一直走”老师。

    三个月前见过的蹄窝阵(图6)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无声地接受着一批又一批游人的膜拜和赞叹。比较而言,我更欣赏秋雨中的马蹄窝,清凉干净的雨水不仅赋予了它们生动鲜活的立体感,使它们更具观赏性,也更能体现出古道昔日的喧嚣繁华与如今的沧桑悲凉的鲜明对照,令人震撼。

    沿古道十八盘返回到九龙驾校绿化基地,再从基地前三根电线杆方向沿古道下山。在老师的引领下参观了断壁残垣的三义庙(图7)和民国三十七年修建的明碉暗堡(图8)以及第二座城关--天桥浮(图9)。这些年代或远或近的建筑时刻展示着时代的进步和历史的变迁,时光流转,在当下生活节奏快速、过渡追求物质的年代,难得有人能静下心来了解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丰饶悠久的古文化和历史痕迹。感谢少枫领队组织(胖哥协组)这么好的活动,感谢“一直走”老师的精彩讲解,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通过此次文化之旅,都有颇丰的收获。

    (部分照片来自于海山de呼唤,感谢)

    图1 古戏楼


    图2 圈门


    图3 古道天梯


    图4 古道十八盘


    图5  峰口庵


    图6 马蹄窝


    中间那位年长者即是博学多才的“一直走“老师


    图7 三义庙



    图8 民国37年修建的碉堡


    图9 天桥浮城关




    赞(53)

    收藏
    邀请
    邀请

    分享
    发表评论举报评论(30个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青青绿竹 2015-1-11 20:53:02
    “小亭明月”记住真不少。三根电线杆印象深刻,估计以后再怎么走这条路不会走错。感谢少枫的安排、感谢“一直走”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青青绿竹 2015-1-11 20:54:58
    “部分照片来自于远山的呼唤”。。。我咋感觉好像是来自于《追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亭明月 2015-1-11 21:02:56
    青青绿竹: “小亭明月”记住真不少。三根电线杆印象深刻,估计以后再怎么走这条路不会走错。感谢少枫的安排、感谢“一直走”老师!
    趁着能记住赶紧纪录一下,时间长就怕忘了。很高兴与与你同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亭明月 2015-1-11 21:03:36
    青青绿竹: “部分照片来自于远山的呼唤”。。。我咋感觉好像是来自于《追捕》。。。。
    SORRY,谢谢提醒,我改过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直走 2015-1-11 21:42:22
    谢谢小亭明月鼓励!在自然、历史和社会面前,我们是同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海山de呼唤 2015-1-11 21:54:32
    小亭明月: SORRY,谢谢提醒,我改过来了。
    《远山的呼唤》主演高仓健倍,赏千惠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亭明月 2015-1-11 22:09:53
    一直走: 谢谢小亭明月鼓励!在自然、历史和社会面前,我们是同学
    老师太谦虚了,期待再次同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雨后阳光 2015-1-11 22:10:48
    精彩细致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亭明月 2015-1-11 22:13:30
    海山de呼唤: 《远山的呼唤》主演高仓健倍,赏千惠子。
    不好意思,您戴眼镜的样子有点像高仓健吧,就联想到了远山的呼唤
    您的照片拍的非常专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海山de呼唤 2015-1-11 22:18:58
    小亭明月: 不好意思,您戴眼镜的样子有点像高仓健吧,就联想到了远山的呼唤
    您的照片拍的非常专业!
    哈,我误会了您看错电影名字了。ID就是根据那个电影来的,因为很喜欢大海和高山,2000年就开始在任何网站都注册了这个昵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海山de呼唤 2015-1-11 22:19:46
    谢谢赞美,下次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亭明月 2015-1-11 22:24:52
    海山de呼唤: 哈,我误会了您看错电影名字了。ID就是根据那个电影来的,因为很喜欢大海和高山,2000年就开始在任何网站都注册了这个昵称。
    在搜狐哪篇文章的评论中曾见到到过这个名字,当时还想是不是一起活动的驴友呢?原来真是您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亭明月 2015-1-11 22:25:22
    海山de呼唤: 谢谢赞美,下次见了!
    期待再次同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亭明月 2015-1-11 22:26:52
    雨后阳光: 精彩细致文章
    谢谢阳光,你带队那次是我第一次走京西的古道,感觉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雨后阳光 2015-1-11 22:28:59
    小亭明月: 谢谢阳光,你带队那次是我第一次走京西的古道,感觉很好!
    可惜那次天气不好,冻透啦那回。你们这回走的很多人文景观很值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亭明月 2015-1-11 22:34:20
    雨后阳光: 可惜那次天气不好,冻透啦那回。你们这回走的很多人文景观很值得
    好像你的鞋子湿了,领队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雨后阳光 2015-1-11 22:35:53
    小亭明月: 好像你的鞋子湿了,领队辛苦!
    都湿透了给我冻的啊,哈哈经历过很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罗盘 2015-1-11 22:46:01
    写的真细致啊~~~
    其实你们离铁陀山真不远了,上次铁陀山回来,走古道、天梯到圈门时天都黑了,好多景点没看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亭明月 2015-1-11 23:09:01
    罗盘: 写的真细致啊~~~
    其实你们离铁陀山真不远了,上次铁陀山回来,走古道、天梯到圈门时天都黑了,好多景点没看到
    谢谢罗盘。如果没有老师的讲解可能会错过很多景点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月下门 -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05010077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