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 昌都地图

昌都概况

811

简介

图:简介

昌都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是康巴的中心,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面与云南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地区毗邻,西北与西藏那曲地区相连,北面与青海省交界,西望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一直是昌都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藏东门户”的盛誉。昌都地区又有被称为“香格里拉”的多民族、多宗教以及人与自然相处和谐的人文胜景,青藏高原发育的大江大河如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经此地,造就了三江并流的奇绝风景。此外,昌都有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航机场:邦达机场;其主要的景点有:强巴林寺;然乌湖;邦达草原;谷布神山;波罗吉荣大峡谷;生钦朗扎神山等。

语言

主要方言为康巴藏语。康巴藏语是藏族主要方言中的一种,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在与周边民族的交往和相互融合中,随着藏族人口不断增加,进而形成了几大支系——卫藏、安多、康巴、嘉绒、工布、白马、华锐、卓仓、夏尔巴藏族等等。目前有240万左右藏族同胞使用康巴藏语,主要分布在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地区、云南迪庆州、青海玉树州、甘肃南部等藏族聚居地。

宗教信仰

1、本教:由于藏传佛教在康区直到11世纪后才得以大量传播,在此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康区人的信仰主要是自然神崇拜。他们认为空中生有念神;人间活着赞神;水中立有龙神;山中立有山神。这些古老的精灵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以致直到现在人们还以各种仪式和禁忌来供奉它们。
康区人崇拜大山和岩石。对岩石的崇拜,也是原始信仰之一。玛尼石被认为是山神的界标,山顶的玛尼堆代表“战神”的意思;而在路口处的则是过路行人的保护神。
康区人喜欢供奉白石,此来源于羌人自然崇拜的古老习俗,白石是雪山的精华,既有着岩石的坚硬,又有雪的洁白,藏语“甘孜”就是美丽白石之意。人们普遍将白石头供在屋顶、玛尼堆上、窗台或拜神的地方。
藏传佛教传入后,当地的民众也沿袭了其宗教习俗,如放生、转山朝圣、挂经幡(这里称为风马旗)、印经和刻经等,在察雅和丁青等地,许多巨大的玛尼石上的经文是信徒自己刻上去的。宗教与他们的生活同在。
2、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由松赞干布引进的,公元5世纪,在松赞干布迎娶大汉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后,这两位公主都带去了很多经文,再经过松赞干布开始组织发明藏文,开始传播佛教。后来在和自己当地的本教(一种原始宗教)经过激烈冲突并吸引了精华慢慢发展成了现在的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噶当派、格鲁派五大支派。 3、伊斯兰教:中国的伊斯兰教一般认为是在公历651年从阿拉伯传入中国的泉州、广州等地。那时伊斯兰光明的时期,距离穆圣很近的光阴传过来的正教。当时主要是一些阿拉伯商人,士兵和阿訇。伊斯兰教分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教派,中国主要是逊尼派。昌都伊斯兰教伴随着穆斯林先民的到达而传入的。根据伊斯兰教的要求,如果有三名男性成年穆斯林在一起,就要成立“哲马提”( JAMAT ,穆斯林集体)。“哲马提”是形成“乌玛” (UNMAT ,穆斯林社区)的前身,而一旦“乌玛”形成后,“哲马提”就成为“乌玛”的核心。
300年前,昌都就有穆斯林繁衍生息,虽然他们屡遭劫难,但伊斯兰文化薪火传承,未曾断绝。昌都地区的回族基本上都是从内地陕西、青海、甘肃、云南等省迁入的,以陕西人最多,陕西回民中尤以径阳人居多。这些移民都保持着原来的姓氏,以标志氏族血统关系,人户较多的姓氏有杨、徐、毕、马、罗、铁、米、牟等。
4、天主教:川滇交界处的芒康县上盐井村有西藏目前惟一的天主教堂。1865年天主教首次传入盐井,先后有17人任盐井天主教堂的神甫或传教士。这里以藏族为主,也有少量的纳西族,80%的人信奉天主教,当地信徒有600多人,外地有100多人,合计有教民740多人,祈祷经文为藏译本。当地教徒仍像其他藏民一样把藏历新年视作新年的开始,但也把圣诞节当作一大节日。圣诞节既无圣诞树,也无圣诞老人,聚会时神甫主持弥撒,讲经布道,所有教民和被邀请者都在教堂的大院子里用餐,最后是跳藏族传统的锅庄舞、弦子舞。附近藏传佛教刚达寺在每年的“跳神节”时,也邀请神甫及其教民观赏藏传佛教的“跳神舞”。

历史文化

昌都市坐落在群山怀中,它被称作从四川和云南入藏的门户。昌都是藏语,其意为“水汇合处”。扎曲和昂曲在昌都相汇为澜沧江。这也是昌都这一名称的由来。昌都古称“康”或“客木”,以区别于卫、藏、阿里等地区。昌都具有悠久的历史,1977年和1980年相继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昌都卡若遗址和昌都小恩达遗址表明,早在五千年以前,昌都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并已形成了初级村落。当地的居民已开始种植易于生长的谷子,饲养适应性广泛的家畜猪,同时也以狩猎狐、青羊、马鹿等作为补充。昌都的察雅一带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中《桨巴》所记述的格萨尔与“炯巴”人为争夺食盐而发生交战的地区。按照藏族传统的地理概念,这里同时是“朵康六岗”中的察瓦岗,系有名的产盐之地。考古发现与实地调查,也可以发现不少当地居民传说是“炯巴”人留下来的石墙、石阶等建筑遗址。
吐蕃时期(公元7-9世纪),昌都是著名的“东女国”和苏毗王国的所在地。据《旧唐书》第一百九十七卷《南蛮西南蛮传》 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百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二行。有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我国著名藏学家任乃强先生考证也称,今昌都一带为东女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今日在昌都还可以看到吐蕃东女国和苏毗王国文化的痕迹。

神话传说

帕族传说:的褐子围裙过冬越春。那年冬天,长时间下雪,天气特别冷,可怜小次拉无法忍受刺骨寒冷的天气,对江珍妈妈说:“这破旧围群无法暖和身体,这样下去会冻死,我想到别的地方去找个穿的。”第二天就出发。次拉离家后走了半天的路不见一个人影,只看见前面有一个蜘蛛正在拉网,看到女孩就躲起来,次拉说不用怕你继续拉你的网,我可以绕着过去。蜘蛛感谢又问:你光着脚去什么地方,次拉说因家穷,冬天又冷,穿不到暖和的衣服,到别的地方找穿的去。蜘蛛说:你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如果你还路过这地方返回,我会谢恩。次拉继续往前走,到了一个三又路时,在旁边一棵大树下休息,看见一个刚从蛋壳中出来的小鸟掉在树底下,叽叽喳喳喊救命一样,于是次拉把小鸟捡起来放在鸟窝中,在次拉的帮助下,小鸟跟家人聚在一起,小鸟妈妈感谢她说:“如果你返回时路过此地我会重谢。”次拉继续往前走,又到了一个有很多刺林丛杂的地方,小女孩又累又饿,路过刺林身上的围群挂的只剩下一点,次拉哭喊着,哭声在林边吃草的小羊羔听后,小羊过来一边安慰一边问:“你为什么在这地方哭?”次拉回答:“我本来去找身上穿的东西,但现在连身上的围裙都已经刺林中挂得没有多少,怎么能继续往前走。”小羊觉得可怜说:“我会帮你想办法。”小羊还对刺林大声骂道:“你为什么挂烂次拉的围群!”刺林道歉说:“我不是有心的。”为了帮助善良的小次拉,小羊羔叫起他同伴,给小次拉很多羊毛,刺林帮她梳羊毛,这样小次拉带着羊毛高兴往家乡走去。小次拉到了有小鸟的地方时,小鸟妈妈帮她搓毛线和捻毛线;到了有蜘蛛地方时,蜘蛛帮她织氆氇,因蜘蛛是织线高手,很快织好了很长很长的整匹氆氇;次拉感谢小鸟和蜘蛛,尽快回到家。到家后江珍母亲马上动手给四个小孩和自己做了暖和的长袍,全家人过了暖暖的一个冬天。
7、扎谷西峡谷:传说莲花生大师化身农夫追杀一个罗刹女。追至扎古西峡谷时,大师手持一块大石,用秘诀将罗刹女扭住此地。从此当地的人们就称此地为聚荣,如今还能亲眼目睹那块石头上的手印。 还有说大师在驯服罗刹女时,鼻子受伤了。于是大师便用鼻血在山崖上画了一尊郎巴朗增的佛像。平日里佛像不显真身,只有在山崖上洒点水,弄湿后,整个佛像才会显现。

以下门友刚刚浏览这篇攻略:

联系我们 邮箱:yuexiamenwang@126.com   电话:13911517804      京ICP备200097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39号

返回顶部